《跋》樂莫於為文 著書流傳

劉己玄

72p

《大樹文史劄記》第二集,沒有千呼萬喚,就在熱情、投入的加持下,不到半年,很快就付梓,與藝文界好朋友及鄉親見面。

這無關效率問題,而是誠如柯理事長在序文中,所強調的:「鍾愛鄉土、擁抱鄉土,就勇敢地幫故鄉拍寫紀錄吧!」

筆者對「文史」的詮釋,很簡單,就是:用文筆、文章,寫歷史。

歷史,用口講的,用敘述的,會逐日流失忘卻,有一天會成為野史,或消失。

如果用文字撰寫、成書(冊),會流傳,會讓後代緬懷,不會成為記憶而已。

筆者常說,除非中國五千年的閱讀習慣消失,否則,「書」是一定有價值的。

從事文史工作者最樂者,是什麼?應該是:樂莫樂於咬筆桿、為文、著書。

柯武村理事長接任大樹文史協會後,克服經費上的難題,決定出版《大樹文史劄記》,讓會員、好朋友及藝文愛好者,有揮灑的舞臺空間。

在此仍須不贅言的強調,文史劄記內容,仍是攸關文史的記述,只要是大樹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稍早的、過去的、記憶的、聽到的、訪談的、遺漏的、不為人知的等等,文體、長短不拘,都可著墨。

不過,仍應注意重點與可讀性,非空無一物,非純粹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。

文史工作是田調記述,詞藻毋須華麗,不必咬文嚼字,撰寫或引用,淺顯易懂,就達目的。

《大樹文史劄記》第二集呈現的內容,咸信是以前從沒見過、敘述、記載過的,也就是媒體所謂的「獨家報導」,彌足珍貴,值得留存。

所謂「魚離水則鱗枯」,文史協會因為有會員、志工夥伴、同好的熱情相挺,才能茁壯。

對於這麼棒、可讀性高的文章,筆者有幸先睹為快,不揣淺陋,借玆一角,為跋誠表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