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觀光旅遊篇)高屏舊鐵橋風華不褪

文∕劉己玄

  高屏舊鐵橋,位於台灣鐵路局屏東線九曲堂站與屏東市六塊厝站間,是一座花樑結構鐵橋,原名「下淡水溪鐵橋」,興建於西元1906 年初,於1913 年底完工,費時八年,為單軌鐵道,全長1526 公尺、寬7.6 公尺,由24節鋼桁架所組成,為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,時稱「東洋第一大鐵橋」。

日據時期,台灣總督府為加速來自高雄港的人員及軍事物資的運輸、運送屏東平原砂糖成品,並開發平原上豐富的物產,乃計劃興建鐵橋。

  惟下淡水溪河面寬敞、溪流湍急,工程技術有其困難度,然「阿猴街」(今屏東市)的人口及商業貿易繁榮,加上「阿猴製糖工場」(即台糖屏東總廠)產糖可觀,因此促使總督府極力興建,由總督府技師飯田豐二主持規劃興建,施工期間經多次豪雨及溪水暴漲天災,飯田豐二積勞成疾,在1913 年6 月10 日,鐵橋竣工前,病逝臺南醫院,得年40 歲。

  鐵橋特色,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,橋墩磚造包以花崗石。施工時,橋墩先用竹簾圍水,再由蛙人挖沙,而後放入原石堆疊而成。橋拱使用 丁銜接,工作時,先由地面人員將 丁燒紅,然後往上丟給橋上人員趁熱速用鐵錘釘在螺絲孔上。橋身構造亦採混擬土澆置,下層及中比皆以花崗石材圍護橋墩面,上層則以清水紅磚為主,花崗石收編為輔。

 

 

雖然功成身退 歷史定位倍受肯定

  目前舊鐵橋的鋼桁架,皆非原材,現今仍能於鋼架上見到鋁版寫著「台灣鐵路局鋼樑場製造」,並註明民國53 年字樣,主要原因乃受民國51 年風災損毀重建。不過當年只抽換鏽蝕的鋼樑,整座橋仍不失原來風格。

  民國76 年鐵路電氣化後,重建高屏溪橋,舊鐵橋功成身退,被列為國家級二級古蹟,是目前臺灣唯一列為第二級古蹟的鐵道用橋樑。

 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