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戀瓦窯情 裙襬搖搖

文 ◎ 陳金春 攝影 ◎ 陳瑚琨

55p在鄉下出生的我,打開記憶深處的資料匣,雖然沒有豐富精采的回憶,但是卻有一段可稱之為「美麗的回憶」,即便是我已活到一甲子,每當憶起這段時光,便沈醉在其充滿希望、有活力、無怨尤、對未來的憧憬編織著美夢與期待,苦日子照樣快樂過的氣氛中。

小時候玩的遊戲可說非常少,不外乎丟沙包、小石子、竹片、跳房子、捉迷藏、扮家家酒。偶爾姊姊從瓦窯帶回一小塊泥土那可是我的寶呢!

我會拿在手掌上把玩,把它捏成長條形或搓成圓形或把它壓的扁扁的,甚至把它搓成許多細長條,再將他編成髮辮,就這樣重複的玩,直到泥土變硬了也捨不得丟(不知道只要再加水搓揉就可以再玩了)。小小的心靈總覺得姊姊好好喔!

每天都可以去玩這樣的泥土,可是為什麼我們家裡沒有這樣的泥土呢?聽阿母講姊姊是去「做瓦」啦。原來「做瓦」可以玩泥土,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可以去玩泥土呢?

上小學時,每天都要走路上學必定會經過瓦窯,那時候比較大規模的瓦窯有四、五家,我有位同學的父母是瓦窯的員工,他們就在瓦寮搭起臨時的家。有一次放學時我跟著同學到瓦窯去逛一下,對瓦窯所看到的事物都感到很新奇,尤其看到同學在一堆像山一樣高的「火灰」(燒稻殼的灰燼)裡挖出烤的香噴噴的地瓜吃的津津有味,心想:給我吃一口,不知道有多好!可是,我還是只有在一旁吞口水呢!這可比現在的控土窯還方便呢!

稍微長大些以後,總覺得姊姊要去瓦窯穿的裙子很漂亮,有時候穿花裙、有時候穿圓裙、有時候穿褶裙。雖然只是那兩三件在替換,但是當她圍上花巾,帶上斗笠,打上綁腿,我就覺得姊姊好美。我有偷瞄到姊姊在斗笠的邊緣,襄上好幾個銅板和一面鏡子喔!

一日,提早出發上學經過瓦窯時,遠遠的就聽到串串銀鈴似的笑語,轉頭一看被當時的景象深深吸引著……。

56p

瓦寮那邊一排排的女工(正直青春年華50 年前的「正妹」),正在努力的工作,一邊談論著(不知說什麼)腳下也不停歇。

每當她用力的踩下放在製瓦模斗上厚重的土塊,裙襬也就跟著擺動,忽兒往左邊;忽兒往右邊,煞是好看,就像是在跳舞一般。

接著又彎著腰手也不停地拿起弓刀,切開斗模上的土塊,再將瓦模輕輕推平,拿到前方瓦埕廣場曝日。

一連串的動作快速的重複著,一忽而進、一忽而出,不停地搖擺、彎腰、走進、走出。雖然忙碌,可是每人臉上都堆滿笑容,手不停、腳不停,嘴上可也不停地傳來陣陣笑語。

那時候年紀尚小聽不懂她們在說些什麼?但肯定的是「瓦寮」雖是辛苦工作的地方,卻也是當時的美少女們的夢工廠。

後來聽說當時在瓦窯工作的尚有年輕男子,擔任較吃重的工作,因為工作上的接觸,朝夕相處彼此產生好感就談起「戀愛」來了,在當時也成就了好幾樁姻緣呢!

三和瓦窯獨自佇立在台21 線旁,工人仍默默為在地文化傳統產業 打拼。

時過境遷,社會環境轉變了,瓦窯風光不再,瓦寮已被夷平改建公司、工廠、工業城、住家樓房,僅剩三和瓦窯獨自堅強的佇立在台21線旁,偶爾默默地吞雲吐霧一番,嘆息著昔日熱鬧景象以不復存在,想當時搖動著裙襬的妙齡女郎,如今已兒孫滿堂,髮蒼蒼、視茫茫了。

雖然三和瓦窯仍在運作但製瓦的方法已朝現代化精進,不需太多的人力,況且現代年輕人投入傳統產業的意願普遍不高,以致工廠不得不轉型。

雖然如此依然感謝三和瓦窯努力地保有在地文化傳統產業,讓現代的年輕人有機會接觸、認識我們老祖先的生活智慧。

也許有一天我有機會牽著孫子的小手,來到三和瓦窯玩泥土、說著如煙的往事、熱騰騰、香噴噴的蕃薯,姨婆搖動的裙襬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