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觀光旅遊篇)佛陀紀念館善美真心
文∕劉己玄 圖/ 柯武村
位於大樹區的佛光山,除了是全台灣第一大佛寺外,佛光山「佛陀紀念館」於民國92 年舉行安基典禮,去〈100〉年12 月25 日落成,是一座佛教的歷史性建築,其內的佛光大佛為世界最高銅構坐佛,本館上方為印度大塔,建築特色融合中、印風格,網路文章稱譽為「實為台灣第一,媲美中國萬里長城!」
興建緣起於1998 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,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,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,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,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,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,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,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,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,讓正法永存,舍利重光。
建築融合古今 正法永存舍利重光
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,「前有八塔,後有大佛,南有靈山,北有祇園」的弘偉格局。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,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、八塔、萬人照相台、菩提廣場、本館及佛光大佛等。
本館高近五十公尺,基座四隅立四聖塔,分別為大悲觀世音菩薩、大智文殊師利菩薩、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。本館內部地下一層,地上三層,除供奉佛牙舍利外,另設有可容二千餘人集會的大覺堂及多功能的展示空間。
本館前方有長、寬各一百公尺菩提廣場。廣場兩側廊道,長各一百公尺,壁面浮雕22 面佛陀行化圖及22 幅星雲大師所書之讚佛偈。迴廊外廣場中有十八尊羅漢圓雕,其中除了佛陀十大弟子及《阿彌陀經》中與會的大阿羅漢外,另有大愛道、蓮華、優婆先那三比丘尼尊者,及降龍、伏虎二羅漢。羅漢形象生動,或坐或立,或著袒右袈裟,或著交領廣袖僧衣。
廣場前方的萬人照相台,為長五十公尺、寬三十五公尺的大階梯,共三十七階,象徵三十七道品。
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、傳統與現代的建築,具有文化與教育、慧解與修持的功能。該館的興建,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、智慧的法身舍利,讓人們在禮敬佛牙的同時,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,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,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。